深入了解电信诈骗,守护你我财产安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预防电信诈骗从你我做起 深入了解电信诈骗,守护你我财产安全

深入了解电信诈骗,守护你我财产安全

2024-06-26 1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谨防

电信诈骗

不轻信

不泄露

多印证

近年来,传统型诈骗犯罪逐渐减少,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迅速增长。新型电信网络诈骗较之传统型诈骗,有其独特的“优势”,即范围广,收益快,成本低,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才能更好地防范。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网恋等形式进行诈骗。

二、电信诈骗有哪些特征?

01

犯罪活动蔓延范围广,成本低,发展迅速。诈骗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给群众发送虚假信息,侵害面大,造成损失面广。

02

信息诈骗手段多样,翻新速度快。从一开始用真实手机号发短信,发展到用网络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打电话、发短信,成了一种网络型的诈骗;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发展到网恋、游戏充值、信用贷款等,更有向利用受害人情感需求进行的软电信诈骗。

03

团伙分散作案,抓捕难度大。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分散且严密,互相可能不认识,但他们采取企业化的运作,分工明确、细致,松散有序,侦查难度大,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

04

跨国跨境犯罪比较突出。电信诈骗的幕后操纵者很多在境外发布短信到国内骗中国老百姓。还有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强,打击难度较大,诈骗资金难以追回。

三、常见电信诈骗手段有哪些?

01

中奖诈骗。诈骗分子假冒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公证处工作人员,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受害人谎称其中大奖,需要受害人将“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 等存入其指定银行账号,其再向受害人兑现支付“奖金”,以此骗取受害人钱款。

02

培训诈骗。诈骗分子假冒消防、税务、工商、海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以传真形式向公司、企业等单位下发“培训通知”,要求其派员参加培训,并通知公司、企业将“培训费” 转入其指定的银行卡账户,骗取钱款。

03

家人遭遇意外诈骗。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及其在外地打工、学习、经商的家人的电话号码,先故意电话滋扰身在外地的家人,待其不耐烦而关机后,诈骗分子迅速打通受害人电话,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让受害人立即将“抢救费”或“赎金”打至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04

假冒亲友诈骗。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通过模拟受害人亲友的电话号码或者设置相同的微信头像、昵称,联系受害人谎称其发生交通事故需要赔钱、生病住院等“急事”,以借钱解急为由,让受害人将“救急款”打至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05

虚假网络购物及退款诈骗。诈骗分子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等方式向受害人低价“推销”时尚商品或手枪、迷药、信号接收器、遥控监听器、特殊功能眼镜等违禁物品,以交“风险抵押金”、“税款”、“手续费”或“先付款再发货”等名义,让上当受骗者将现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或冒充购物网站客服,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谎称受害人购买的商品无货或有瑕疵,以退款或返红包为由,让受害人扫其提供的退款二维码,向受害人手机植入病毒,以此骗取钱财。

06

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诈骗。诈骗分子捏造受害人在某商场的消费记录,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以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受害人,并提出可以帮助受害人信用卡升级,步步诱骗受害人泄露银行卡密码后,转走受害人存款。

07

虚假招工、婚介诈骗。诈骗分子以微信朋友圈、短信、QQ群等方式发布虚假的招工、婚介信息,以交报名费、面试费、服装费、介绍费、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使受害人汇款至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财。

08

虚假办理无抵押信用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短信链接、电子邮件、QQ群等方式发布可办理无抵押信用贷款或信用卡套现等虚假的业务信息,以提前交纳手续费、税款、利息、代办费等名义,或以贷款时操作错误贷款被冻结,需交纳解冻费后再返还为由,诱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款。

09

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以法院有传票、邮包内有毒品,涉嫌犯罪、洗黑钱、赌博等,以传唤、逮捕以及冻结受害人名下存款进行恐吓,以验资证明清白、提供安全账户进行验资,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

10

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以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消费、扣年费、密码泄露、有线电视欠费、电话欠费为名,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11

冒充党政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企业负责人姓名及其电话号码后,假冒党政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给企业负责人或办公室人员打电话,谎称要给企业解决困难或提供帮助,以要求企业赞助或借款救急为由,要求企业将钱打入其指定的银行账号内,以此骗取钱财。

12

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人寻仇、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受害人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错”、“讲义气”、“拿钱消灾”等迫使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款,骗取钱财。

13

诱骗受害人安装远程操控软件。犯罪分子通过诱骗受害人安装所谓“犯罪通缉追查系统”、“网上清查系统”、“保护账户安全”等软件,以洗脱“犯罪嫌疑”。通过定制的远程操控软件,一旦按照骗子的指令下载使用,电脑就会沦为“肉鸡”,不法分子便可趁机劫持网银,远程控制电脑进行转账操作,达到诈骗的目的。

14

新型网络QQ等即时通讯软件诈骗的作案手段。诈骗分子为结伙作案,其中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和被害人聊天,实施诈骗行为,有人负责提款。犯罪分子一般先和网友视频聊天窃取对方个人资料和真人视频,然后利用黑客程序秘密盗取其QQ号,冒充QQ号码的主人,诈骗QQ资料中的亲戚和朋友。

除此之外,还有赠话费、助学金、点赞......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变换,让人防不胜防。现实生活中需要更加谨慎,加强自我防范,才能不落入诈骗分子预先编织的“渔网”。

四、如何做好防范电信诈骗?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是打击电信诈骗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电信诈骗关联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可以看出,同一天,同一个诈骗手段,同一拨诈骗分子,可以骗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分析多名受害人被电信诈骗的原因,无一例外均是先获取受害人的信任,有的是通过冒充亲友熟人,有的通过吓唬、威胁、利诱,也有的是通过“培养感情”建立虚假恋爱关系。作为中立方的第三人,可能认为诈骗分子的上述诈骗手段容易被识破,但是当局者迷,更何况电信网络像一层神秘的面纱,容易让当事人产生激情和冲动,总期盼着惊喜出现,这恰恰为诈骗分子所利用。

诈骗分子能够屡屡得手,是因为他们把受害者的心理研究的非常透彻,你缺少收入正在找工作、买房担心信用不良、急用钱想无抵押贷款、情感空虚想谈恋爱,这些都会成为诈骗分子的“机会”。诈骗分子通过电信网络广撒网,不特定受害人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也是受害人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原因之一。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诈骗分子的“马甲”很多,只有深入了解诈骗分子的手段及特点,才能有效地防范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从你我做起。网络是虚拟的,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有丝毫的疑问都要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相关部门当面咨询或通过官网电话核实,并且能够辨别正规的网站,一字之差或看似关联有可能就是钓鱼网站。更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做“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或者“轻松赚钱”的白日梦,特别是对待网恋要尤为慎重,即使奔现,也要多方面了解与核实,不要损失钱更损失感情。总而言之,对待电信诈骗,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与冷静,不要成为被割的韭菜。防范电信诈骗,守护好你我财产安全!

原标题:《深入了解电信诈骗,守护你我财产安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